“文如其人”,一切文學藝術作品必然流露或反映其作者的個人品性和文化內涵;也只有堅持不斷完善并提高自我,才能在建筑創作道路上攀登不止。
行之所悟,循之為道。我將60年來建筑創作實踐所領悟的哲理用三個字來加以概括:即“融”、“承”、“琢”。借此簡陳拙見與同行共勉:所謂“融”,其含義有三:一是建筑設計作品要做到融入其境—所處時代與建造地的環境;而不是天外飛來之物與環境貌合神離,與時代格格不入;二是融合所用—滿足功能使用與人的需求,包含物質與精神兩方面;三是融匯諸藝—融匯并綜合當代先進科技、工藝和姊妹藝術而凝結成一體。
所謂“承”,一是要繼承傳統精華—建筑創作不可能是無源之水,傳統并非形式的簡單重復;其二是要師承古今中外—廣覽、博采必然超越時空、地域,虛心汲取一切人之所長;第三是承前啟后求創—只有摒棄利欲不畏艱辛、方可求索進取。
所謂“琢”,是指建筑創作必須潛心經營、巧為雕琢方有所成,其要點在于:琢有其術—要有深厚而扎實的技術功底,表達設計構思的正確方法和精湛技藝;琢而有序—設計創作在不同設計階段對各類矛盾或創作要點的把握有序;琢有一格—只有匠心獨到的手法,嚴謹、簡練、自然的作風,才能求得突破而自成一格,使作品富有鮮明的個性特徵。